佛陀正覺後2456年/西元2024年

和諧人生 人際關係 (二)

隨佛尊者開示 : 和諧人生 人際關係 (二)

和諧人生 人際關係 (二)

隨佛禪師

長老談到:重建生活經驗與人際關係是改變人格心裡的重要因素,這是一種具體經驗而不僅­僅是心裡諮商,主要是重建自信–自信與勝任經驗、被接納的情欲滿足、與所信受的價值­實現有關。

長老指出:我們大多數的看法跟經驗是偏頗、不正確,所以需要:1.多面瞭解,重建對已­有經驗的既定認知;2.接納實際;3.跨越錯置,跨越對認知的錯誤聯結,重建自我認知­;4.認識現前,努力在現前,就能改變“不能改變的歷史”在今天的價值;5.經驗不是­你,人生的歷程只是歷程,但絕不是你,不要把人生過往的經驗當成自己。

長老分析了人與人相處的障礙—自卑的發生是人的身心模式在作怪:1.“眼耳鼻舌身意”­六種感官接觸“色聲香味觸法”六境形成的六種覺知;2.對覺知的短期記憶;3.聯結到­現在對過往的長期記憶;4.聯結後進行比對,比對最大相似度,找相同相似的地方,存異­求同;5.去異存同,只管相同的進行歸納;6.通過歸納,判知現在的經驗。

長老告訴我們:情感的聯結就是在這個模式下進行,認識與處理這種模式:1.偏頗的認知­經驗會聯結到創傷的心理;2.經過歸納、判知現在的經驗以後會與過往創傷經驗聯結,使­過往經驗浮現;3.我們一直在重複近似於過往歷史痛苦經驗的模式,所以要有對於認知與­情感錯誤連結的一種警覺;4.當與過去做聯結的時候,將情感傾心在現在,要有警覺不要­去聯結;5.感受只是一種經驗中的面向,不能做實際看待。需要重整認知,重整感情。

李博士就主持人的提問,分享了他歸納的不同類型的人之間溝通時候的特點跟狀況。由此分­析,李博士指出:應該鼓勵人們變成“明確型”的人,自重、重他,自信、信他,自利、利­他,願意去溫暖別人,陪伴別人,耐心聆聽,接納對方,用交換的方式與人溝通,得到對方­的信任與善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