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正覺後2456年/西元2024年

原始佛教會2021卡提那節慶典暨宣法記實

原始佛教會2021卡提那節慶典暨宣法記實

卡提那慶典又稱僧寶節,這個節慶源自於 佛陀的時代。每年舉辦卡提那節,就代表著 佛陀的佛法、戒律以及僧團,仍在人間持續的傳承。今年5月,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,臺灣進入3級警戒,並且多達6個月的時間裡,中華原始佛教會未能舉辦任何活動。所幸在臺灣所有人民的努力下,疫情獲得緩解,於是在110年11月07日,來自各方的佛教護法善信們遵循佛制,在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7樓,為甫從雨安居結束的僧團舉辦卡提那節(僧寶節)慶祝活動。

當天一早,各地法工們就已經齊聚於7樓會場,各組組長做最後的法務確認,每位法工為了這盛會無不全力以赴。大家想藉此盛會,向長年不畏艱難,一心為了傳承 佛陀教法,而盡心盡力、無怨無悔的僧團,表達敬重感恩之情,也想讓世人了解 佛陀的法燈仍在人間燦燦然的綻放著光明。

自十九世紀初,自英國在印度進行佛教史蹟考古,並探究佛教史實的真實內容,引起佛教學界掀起「回歸佛陀本懷」運動開始,至今已歷經兩百餘年、五代人的努力。二十世紀後葉,華人佛教圈的印順老法師也做出可貴的研究成果,特別是《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》、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、《雜阿含經論會編》等專書,啟發了華人佛教圈的學人,往回歸 佛陀本懷的道路前進。近三十年來,研習阿含聖典的風潮,學習南傳佛教的氛圍,皆與印順老法師的研究有著相當大的關係。

在回歸 佛陀本懷的道路上,隨佛長老在1994年於緬甸受比丘具足戒,自2002年起,更全心探究、整治、還原「第一次經典結集」集成之《七事相應教》的原始經義。經由長達16年的努力,隨佛長老終於在2018年完成、還原 佛陀的原始教法。從此,正法輪得以重新出世,出離生死苦輪的大門也再次開啟。

法工們從一樓的來賓接待到七樓報到處,以及大堂內座位引領,無不熱誠的為每位信眾服務。法堂內鮮花供佛清淨莊嚴,堂外結緣品區的法寶與義賣攤位上的各式商品,也吸引了大眾的視線。特別參與幫忙的義工群有金剛組的金剛、仙女組的仙女們們正忙著最後排練,整個會場顯得喜慶與熱鬧。

9:00慶禮開始,受邀參加來自泰國、斯里蘭卡的長老,以及中道僧團的僧眾,共同進入會場後,大眾齊唱〈三寶歌〉。

緊接著,播放中道僧團《行道人間》影片。影片內容包括:中道僧團於2018年3月建立「原始佛教根本戒場」及僧律傳承,原始佛教會於2018年4月迎奉佛陀舍利來臺安奉,2019年緬甸雨季賑災等。我們自影片中看到隨佛長老、中道僧團、九戒行者、教會法工及護法們,同心協力為佛教、為眾生的付出與努力。同時,大眾期盼「釋迦佛陀真身舍利安奉中心」的建立,可以早日成就,讓 釋迦佛陀真身遺骨安住於臺灣。 (《行道人間》影片將於近期內上網,屆時敬請觀賞)

接著,是四位法友的學法心得分享,分享自身生命的改變與成長。接著,好友胡琴班、大提琴演奏等各項藝術表演。最後,由在場大眾合唱「佛陀與我們同行」,悠揚的樂音、溫暖動人的歌詞,深深鼓舞了現場僧俗二眾。

早上的最後,是「僧衣傳供」。在座的來賓們將僧衣由最後一排依序往前傳供,此舉有「人人參與供養功德衣」的意義,更蘊含著對 佛陀、佛法與僧團的崇仰和感恩。接著由法工、法友與佛友代表,上臺獻上四事供養。

而後,泰國月相長老、斯里蘭卡明高法師給與大眾祝福及開示。慶典最後,由各國長老誦〈吉祥經〉祈福念誦,並在午齋過後為大眾結五色吉祥結。2021年卡提那節慶典,在吉祥、歡慶、感恩的氛圍中結束。

卡提那節的舉辦,代表 釋迦佛陀的教法、僧律、僧團仍不息的傳承在人間,並藉由舉辦節慶活動,凝聚護法的力量與護僧的信念。早上的典禮活動結束後,下午是由隨佛長老主法的《正法出世 廣度生死劫》講座。

下午2點,講座宣法開始,隨佛長老開宗明義的對今日的主題「正法出世 廣度生死劫」,向學眾說明:「何謂生死劫?」

長老說:「生死」便是一般人說的「輪迴」,以佛教專門的術語是「五陰繫縛」,而「劫」是指「苦難」。 釋迦佛陀的教導是指引有情眾生度越生死與滅苦之道,也就是解脫,或稱之為「斷五陰繫縛及滅苦」。五陰繫縛與苦會周而復始的表現在生活上,它是在七情六慾的模式下,一種圍繞不去的生命過程。久而久之,麻木、茫然、空虛的心緒便會慢慢的浮現。見《相應阿含》267經(灰河喻經):

這正是《相應阿含》267經:「眾生於無始生死,無明所蓋,愛結所繫,長夜輪迴生死,不知苦際。譬如狗,繩繫著柱,結繫不斷故,順柱而轉,若住、若臥,不離於柱。」

一般人處在麻木、茫然、空虛的心緒,通常的解決之道,是尋找可刺激身心產生存在感、成就感的事做,從而讓自身好過一些。然而,這類方法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。

接著,長老教導大家, 釋迦佛陀真實教法的解脫之道。長老指出:五陰繫縛與苦,在現實世間的有情眾生是天天發生的事,正確的解決方法也必然是現實有效的方式,絕不是「形而上」而不可思議的玄奇方法。

釋迦佛陀教導的解脫之道,是在現實世界的平常生活裏,先以「因緣觀」的方法,直觀五陰繫縛及苦是如何發生,接著再依據「因緣觀」,開展「四聖諦三轉、十二行」的修證次第,最終斷除五陰繫縛及滅苦。「觀十二因緣」是佛教的法眼,「四聖諦三轉、十二行」是正覺至解脫的道次第,兩者是 釋迦佛陀針對有情眾生所開示之務實、實際、有效的正道。

佛教傳世兩千四百多年來,寶貴的「四聖諦三轉、十二行」的修證道次第,早已被佛教各部派忘失。然而,佛門子弟不思尋回釋迦佛陀的教導,卻因忘失正道而變造出眾說紛紜、各行其是的八萬四千法門。目前眾多出自後世又廣為流傳於佛教圈的教說,各思想及教說之間不僅分岐且相互矛盾,但佛教界對此佛教的困局,卻是自我合理化且加以美化,宣稱是 佛陀針對不同眾生根基所開立的不同說法。這般的胡言亂語,誤導佛弟子深陷歧途而不思出離。

隨後,隨佛長老依據教法的內容,從 釋迦佛陀住世起至今,長達兩千四百餘年的佛教發展過程,大分為五大階段: (一)正法期/原始佛教;(二)如法期/根本佛教;(三)異法期/部派佛教;(四)新教期/菩薩道,此期又分(1)性空大乘、(2)唯識大乘、(3)唯心大乘;(五)駁雜期/秘密菩薩道。

隨佛長老闡述了佛教發展過程的五大階段後,古來分歧難解的佛教史,隨即清徹洞明了。在佛教史之後,針對佛教思想的說明,隨佛長老以認識論、道次第、解脫分、實用性等四大要點,分別闡述 釋迦佛陀的真實教法,以及部派佛教、新教菩薩道的教說內容。

隨佛長老依認識論、道次第、解脫分、實用性等四點,分別原始佛教的特質及實用性。如下:

一、認識論:法眼是 釋迦佛陀的教法基準,而法眼即是「因緣觀」。佛說生、滅法,是指「因緣法」;五陰是緣生法,緣生則無常、非我、非我所,此說是指五陰、繫縛、苦是「緣生法」,駁斥「常、樂、我、淨」的虛妄。

(1) 依據「緣生」而說「無常」,「無常」是破斥恆常的妄見,顯示現實充滿各種可能與機會,只要依循因緣的智見而行,時時有機會改變現況。

(2) 依據「緣生」而說「非我」,「非我」是破斥自生、自存、自決的妄見,顯示世間非靠自我一人能成就及決定,合作、自利利他是生命的正道。

(3) 依據「緣生」而說「非我所」,「非我所」是破斥占有、保有的妄見,顯示世間一切無法擁有及被擁有,只可以參與,唯有參與人生及分享經驗才是正道。

二、道次第:四聖諦三轉十二行,初轉四行:如實知五陰繫縛及苦、五陰繫縛及苦之生法、五陰繫縛及苦之滅法、正見五陰繫縛斷及苦滅之正道;二轉四行,精勤實踐於五陰繫縛斷及滅苦之正道,完成五陰繫縛斷、苦滅、解脫;三轉四行,自知五陰繫縛已斷、已苦滅、已解脫,具足解脫知見。

三、解脫分:智覺、繫縛斷、苦滅、解脫、解脫知見生。

四、實用性:解決問題、開展人生、度越煩惱,可充分運用於現實生活與群我關係。

除了正法期的原始佛教以外,隨佛長老依據認識論、道次第、解脫分的差異,清楚闡述了各時期佛教的思想內涵,並分別出各自的特點與彼此之間的差異及問題。最後,隨佛長老探討各期佛教教說的實用性,這是依據現實人生對各期佛教進行檢驗,目的是揭穿佛學理論與實際人生的差距,使佛教學人朝向務實、實證的正道。

法會結束後,參與傳法的信眾聆聽了隨佛長老寶貴的教導,個個法喜充滿。宣法活動在感謝長老慈悲開示的熱烈掌聲中圓滿落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