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尊正覺後2455年正月八日(2023/1/29),原始佛教會舉辦「入佛智見」一日講座,由隨佛長老依已還原的原始經法《七事修多羅》,闡述 釋迦牟尼 世尊教導的真實法教,目的是「顯佛真實法,利益人天眾」。
由於疫情的影響,長老已有長達約兩年的時間,未曾在禪林公開對大眾宣法。因此,原始佛教會的各方法工無不把握難得的因緣,踴躍報名參與學法。當天除了來自北部地區的法工,亦有不畏舟車勞頓之苦,分別來自高雄、花蓮等地的法工們。在開課前,內覺禪林是此起彼落的充斥著寒暄聲、關懷聲,洋溢著熱鬧與溫馨的年節氣氛。
隨佛長老上座後,首先提出:雖然,在 世尊正覺後2455年的現今,佛教信仰仍然傳續未絕,但佛教不僅是派別眾多,諸多經典是各有傳承且各說各法,紛雜不一。現在傳誦於世的佛教經典,經文看似充斥著 世尊教說的各種專有語詞,但其內涵、教義、智見、實踐方法、道次第,實際早已異道化,也諸多自相矛盾。
接著,長老簡要卻深入的直指《奧義書》、六師異道的思想核心,再藉著比對後世佛教思想源頭之《舍利弗阿毘曇論》的論義,以及漢譯阿含、南傳巴利經典的經文、菩薩道三大系思想教說,清楚的呈現出異道思想、南北傳阿含經典、菩薩道經典之中,確實是以《奧義書》、沙門文化、六師異道的思想為主軸,並用 世尊的用詞及各種變型的新名相,改寫出貌似佛法而實為異說的「變型佛法」。目前的佛教,實際是貫串著各種異說的「變型佛教」。
隨佛長老清楚的指出;阿育王支持異道組成的分別說部,該部正是編著出《舍利弗阿毘曇論》的偽僧團,當初的目的原即是「變造佛教」。分別說部依據《舍利弗阿毘曇論》為本,針對正統佛教傳誦的經典進行改造,再編集出內容、教義、智見、實踐方法、道次第皆全面異道化的偽經典,並藉由異道化的論書、經典開創出變型的偽佛教學派。
肇因於阿育王的大力扶持,異道化的分別說部及偽佛教經典,全面影響了孔雀王朝治下的正統佛教與經典,一方面造成佛教僧團的分裂,二方面使佛教的經法逐漸的變質,三方面使印度佛教喪失原有教法而日漸異道化。
印度佛教自阿育王時代起,即因佛教僧團的分裂,而進入學派紛立的部派佛教時代。部派佛教受異道思想揉雜的不當影響,如同《奧義書》對現實世間的認知、抉擇,誤認為現實世間的五陰,是無常、非我、非我所,也即是苦,應當厭離。此外,又錯將厭離當作離欲,並藉由厭離而得解脫於五陰(現實世間)。這類型的認識論,是貶低、否定、排斥現實世界,如同於本體論之一神教、《奧義書》、形上哲思的特質,該思想必會使學人忽視現實世間的一切,人生態度多變得無法面對、接受現實,不喜現況,逃避、退縮、消極、抑鬱,乃至頹廢。
若要勉強承認該類思想的「好處」,只能說是「在厭棄現實的情緒下,感情有了現實以外的玄虛寄托,或有著現況以外的完美夢想及希望」,但卻是「空洞而不實際」。
由於部派佛教的明顯缺失,遂在公元前一世紀有自稱「大乘」的菩薩道興起,此時的菩薩道編集出大量的《般若經》,以倡導「應一切智智心,大悲為上首,無所得而為方便」為思想主軸。該說法強調:成就無上佛道為目的,悲心度一切眾生為務,智見一切法即空、如幻、不可得為方便力。此一時期的菩薩道,既修正部派佛教的缺失,又極力鼓吹菩薩學人積極的關懷世間,同時擴張新興起之菩薩道的信眾基礎。
依《般若經》的教說為基本,往後的菩薩道又發展出「妄識生萬法」及「分別心有三界」的真如、如來藏等兩種體系。然而,不論是部派佛教,或是「大乘」菩薩道之般若、唯識、唯心等三大系統,它們的共通處是「不承認現實有真正意義及有效價值」。
長老先舉治病為例,先知道有病及病況,而後探究病因,再確定治病的正確方向,而後建立有效治病的方法及次第,最終予以實踐而得病癒。長老又說明「四聖諦」如同治病理趣,佛教學人要先務實面對「現今佛教的問題與缺失」,學人才會了解與接受「現今佛教亟需要改進與修正」,並尋求健全佛教之正道。佛教學人不能一味的反對提出佛教的各種缺失,甚至指責各種良善建言是「造口業、魔子魔孫、下地獄」。否則,佛教必會在「對缺失的麻木不仁,對現況尚可的迷醉」之中,沉淪到底!
因此,我們要提出當今佛教的問題,了解佛教現況,並探究出問題與缺失的源頭,知道問題及缺失的後遺症。我們的目的是使佛教界能有所警覺,乃至致力於修正與改進,否則佛教沒有未來。長老說:「中道僧團不是反對佛教,而是救佛教。」
接著,長老連續問了學眾三遍:「我們是活在過去、未來或現在?我們是活在此處或他方?」長老說:「活在此時、此處、此因緣的人,卻念念在過去、未來或他方,必造成巨大的人生問題與困難。從阿育王時代至今,佛教的發展困境,主要原因即是在此。現今佛教的思想教育是無法直面現實、接受現實,強調的修行是要厭棄或遠離現實,導致現代社會下的佛教是一代不如一代。因為受科學教育、講求實證的年輕人,對佛教是敬而遠之。現今網路流行語的「佛系」,更是對佛教的委婉否定、拒絕。」
長老提醒大家:「我們是活在此時、此處、此因緣,沒處理好當前因緣,一定會有問題。人生有許多枝枝節節的障礙,真正的病根是脫節現實。我們要有智、有力、有行於當前因緣。因為做好今天,即是打好明天的基礎。」
早已變型的佛教一定要予以調整、修正!我們生於這片土地,必須關懷這片土地,不能使偏差且變型的佛教障礙了個人、家庭、社會,而是要讓真實佛教能正常地顯現於世間,恢復自度度人、利己利世的功能,使佛教能將光明帶予世間。」
世尊的智見是緣起,長老特別針對「緣」、「緣起」、「緣生法」做出精準的說明,這是多數佛弟子無法理解的核心教義。
隨佛長老:「正念緣起,正見緣生,即知:苦有苦的因緣,絕非五陰是苦;斷苦的因緣即能息苦,絕非五陰滅才是苦滅。若了解諸法因緣生,即會面對現實,努力於當前。」長老又說:「我們不是很有用,但也不是都沒用,主要是看當前狀況,如何良好妥善的運用。這是善知、善行佛法,也是務實實際的人生態度!」
隨後的課程,長老讓大眾先閱讀南傳巴利經典、北傳漢譯阿含之中,兩部共通的數篇揉雜了異道思想的變型經文,並對照《奧義書》、《舍利弗阿毘曇論》的說法,確認彼此之間相通的異道思想。之後,隨佛長老讓大眾讀誦已經還原後的真正經文,當兩相比對後,學眾們更能了解甚麼才是真正佛法的智見。
在大眾最終讀誦了已經還原的《轉法輪經》後,長老語重心長的說:「弘揚 釋迦牟尼 世尊的真實教法――原始佛法,絕不是容易的事,更是吃力不討好的事。但是,對自己、僧團、佛教及世間而言,卻是極為可貴的事,不論成與不成,歡迎大家堅定的同行於正道。 釋迦牟尼 世尊將與我們同行!」
最後,在長老的祝福聲中,結束了這場講座。雖然此時已暮色四合,但法友們內心無不充滿法喜與光明,衷心感恩隨佛長老之慈悲及寶貴的教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