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談到的人格特質是:反社會人格。
一般來說,希望人生更好,最直接有效的做法是充實自己,努力做出一點有用的事情來;但是有一類型的人不是這麼做,他們用否定別人的方式,來證明自己是好的、是對的,不論是看法、立場、選擇、作法或興趣,只要跟他不一樣,就否定別人、批評別人。這類型的人格特質就叫做「反社會人格」。
反社會人格的形成與成長背景有關。有些人在原生家庭或是在人生遭遇中,可能曾經受過傷害,有一些情感受創的經驗,導致形成對自己沒自信,或者不認同自己人生遭遇的受創心理。這樣的人不容易相信周圍的人和環境,再加上對自己缺乏自信,很容易形成所謂的反社會人格。
反社會人格特質的人,對周圍人群的種種猜忌、懷疑、排斥、拒絕、對立、憤怒,往往是他難以克制的一種受創心理的反應;又因為對自己沒自信、沒安全感,所以很怕輸給別人,怕自己不如別人,因此對自己產生過度的自我保護以及完美期待的兩種心態。
有這樣性格的人,一方面對周圍的世界,內心充滿猜忌、抗拒、反對或否定;另一方面對自己既不滿意但又期待自己能夠表現傑出,內心總是焦慮、不安、害怕表現不好。
由於過度在意自己,過度的保護自己,又不信任周圍的人群與世界,因此,很害怕自己的需要、想法、意見被別人反對或否定,為了保護自己的意見、想法及需要,於是形成強大的自我中心與自尊心過激的現象。
這類型的人無意犯罪或做出不道德的事,但是他們的受創心理會令他們難以克制的做出自我防衛反應,導致跟他相處的人很痛苦。例如老是抱怨別人不喜歡他、不尊重他,過度在意自己的表現沒有別人好,整天情緒一堆。這些內心焦慮跟逼迫的情緒,讓他在跟人相處時小動作不斷,例如:別人的好,他不太願意承認;對別人造成的難受跟不妥,不太願意面對;對自己有益的事,難以克制的緊緊抓住;對別人有用的事情,卻不想要讓別人得到。讓旁邊跟他相處的人不好過。
社會上我們常見到這類型的人,他們看不得別人好,喜歡拒絕社會上成功、傑出的名人,不怎麼樣的人他還看不在眼裡,但凡出名的、有群眾魅力的、有成功指數的,都是他反對跟排擠的對象。
即使是平日對他不錯的朋友,他的內心還是會想:他真的有那麼好嗎?對我好是表面裝的吧?這樣的人很難真正相信別人,好像總處在防賊狀態,跟人相處永遠都隔著一層距離。他跟人相處的這種心態,其實對別人來講就是另外一種傷害。他自己不開心,跟他相處的人也不開心。
反社會人格的人,錯用否定別人的方式,來做為一種肯定自己的方法。然而,一個人要好,應該是付出實際有效的行動,而不是整天用否定別人的方式來肯定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