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有些佛教學人,藉著「中道僧團」與「原始佛教會」的主張,有所不同於某些學派的理由,強說「中道僧團」與「原始佛教會」反對、排斥這些學派。本會原是不予理會這種「不合實際」又「羅織無謂過失」的無釐頭謾罵,但不想諸多善良、直心的佛教各派學人誤隨著言說不當的言語,只好回應一下。
「中道僧團」在佛教界近二十多年的實際經驗,是某些南傳佛教學人針對「中道僧團」堅定的「守持不食魚肉」,一直謾罵是「提婆達多的徒眾」,謾罵是「假南傳、真大乘」。除了南傳的無謂謾罵,少數北傳學人也習慣性的指責南傳與中道僧團是「小乘人」,吃肉是不慈悲。如當初中道僧團在紐約開教時,某些北傳學人也是提出,要讓中道僧團知道「南傳小乘人沒資格在紐約說法」。
在二十多年來的謾罵中,中道僧團不停的勸勉南傳學人不要攻訐大乘,也很努力的向北傳學人說明,「不拘魚肉」的南傳學人只是堅持守戒,絕不是不慈悲;對某些南傳佛教學人習慣謾罵大乘是「非佛說」,確實是不需如此對立,但只是「想作衛道之士」罷了!應當不是出自「惡意」。
又因為中道僧團是「守持不受取、不積蓄、不使用金錢」、「不採用處理僧人有關金錢供養的淨人」,也被某些佛教學人指責是「假清高」、「故意給出家人難看」。但是,二十多年來,中道僧團只是努力守持戒律,不論做得好或不好,從未對那一位大乘法師與南傳尊者不敬,也不曾為了南傳學人「不拘魚肉」、「採用淨人或收取金錢」而拒絕、輕慢過任何一位南傳法師及學人。反而是安忍且努力的創造和諧、合作的環境。
我們確實有不同於南傳與大乘學派之處,但是何曾參與兩者之間的無謂對立與謾罵?
「中道僧團」與「原始佛教會」宣揚原始佛教,是宣揚重視實際的生活真相,幫助與鼓勵佛教學人能夠務實、勇健的活在人間,並且依經依律的朝向菩提,不曾宣傳任何建立教派的思想。原始佛教是沒有教派觀念,是「佛子同一家」的心境,我們尊重宗派而不提倡宗派,鼓勵大家相互的合作、減少無謂的對立心情。
甚麼是無謂的對立心情?
佛陀入滅已經兩千多年了,兩千多年來佛教思想,是隨著時空的替演,不停的轉變及演化。佛教流傳在不同的時代、地域、民族及環境,為了生存傳續,無可避免的發展出不同的傳承內容。不同傳承內容的形成,可說是無可避免的現實,既是平常也是當然,從佛法來看也是符合緣生世間的發展。雖然不必然是符合佛說,卻是無可避免。
佛陀確實已經不在人間傳法,後世的佛教學人各有修學的心得,既然後世學人無人親見、親聞過 佛陀說法,又很在意 佛陀的親教是甚麼?當然「追尋 佛陀真法」即成為古今佛教學人的信念。譬如唐朝玄奘大師西行天竺取經的初始理由,不正是因為「既遍謁賢,備餐其說,詳考其理,各擅宗塗,驗之聖典,亦隱顯有異,莫知適從,乃誓遊西方,以問所惑」?
佛門各派的說法各異,是造成學人想要探尋 佛陀真法的主因,自古以來皆是如此。試問:「探尋 佛陀真法」是有何不當?有何不妥?
不同環境的佛教學人將「探尋 佛陀真法」的心得,各別分享於世而形成不同的宗派,原本即是平常及無可避免的事。彼此不同的教說造成莫衷一是的現實佛教,也會引起學人的懷疑,又再投入追尋真法的行列,這也是無法免除的現實。學人在追尋 佛陀教法之餘,當知不論是大乘各派的天台、華嚴、三論、禪門、彌陀等,南傳佛教各國各師,或是主張「七事修多羅」的原始佛教,都是認為自身有獨特之處與不同他派說法的地方,各派都有「傳承正確優於他說」的說法,彼此之間處在意見不同,是當今佛教界的既定事實。
許多顯教宗派根本就不認同密教與南傳,南傳也不承認大乘是正統,密教也自認南傳及漢傳顯教程度大大不如他們,智者大師的一心三觀不同於禪宗的參話頭,慧能大師也對往生西方有些不以為然。泰國森林派不依阿毗達摩,緬甸僧團則奉南傳阿毗達摩為禪修必讀,佛教界同一宗派內部,也往往分歧難合。
佛教對立的問題不在「意見不同於他人」,而是「只要意見不同即不當、情緒的排斥他人」,才是對立的源頭。若是彼此能了解、分享與尊重各自不同的心得,教內學人又何必大肆的「訛傳」:抱持不同意見即等同排斥、毀謗他人的「無謂是非」?這不是等同指責所有佛教各派學人都在毀謗他人嗎?這才是挑起無謂的毀謗與是非!
國際佛教史學界自有一套考證的標準,不論是否認同,都不能否定學術考證是出自一群有心探究 佛陀教法之學人的努力。不同意他人意見是各自的權利,但誤解、排斥與抹黑則是任何人都無權做的事。意見不同是教界的現實與平常,意見不同不等同排斥與毀謗,只有將不同意見視為「無法忍受的威脅」,才是對立與爭端的根源。
有些人習慣用「自說一套」來誣陷學術考證成果,但三藏之內原本即存在不同傳誦出處的差異,這是教界與學術界一致承認的事實。但是,面對不同的說法,是樂於分享不同的學習心得,提出自己的研究心得,建設性的探討與改進而助成佛教界的分享與學習風氣,或者是自感不同意見的威脅感,無法自制的排斥不同的見解及教說,鼓吹無謂的對立氛圍,應是取決學人的自身素養與心態。現代社會公民應當懂得尊重不同的多元意見,不是毀謗、脅迫不同的說法。
時下網路上某些自稱為佛弟子者,情緒的指控「原始佛教會」否定其他的學派。但是,意見不同等同否定嗎?試問:如果「原始佛教會」的說法等同其他派別教說,又何必稱為「原始佛教會」?如果需要等同其他派系的說法,請問應當要同於何派?是要同於天台、華嚴、三論、禪門、彌陀?或是認同南傳佛教的泰國傳承、緬甸傳承?或者要同於不滿「原始佛教會」的某派才可?如果有人故意這麼指責,則應是出自鬥爭的目的,而刻意做出「挑撥離間」的作為。
不論是中道僧團或原始佛教會的教法,都是根據過去兩百年來東、西方學者對南北三藏與史獻的研究基礎,再進一步對比現存佛教學界認為最接近佛陀原說的《雜阿含》與《相應部》,教說都有三藏、史獻及經說的根據,無有分毫是「自說一套」。不論教界任何學人有任何意見,若是指責中道僧團或原始佛教會是自己發明一套,純粹是「莫須有」的指控罷了!
原始佛教會的意見確實有不同於目前教界的地方,但是面對佛教界的各傳承及宗派,無論是南傳、大乘或其他,原始佛教會從來沒有無謂的批評、攻擊及對立。我們對於各傳承與教派,是坦然的承認其有存在的價值及貢獻,也肯定各派對佛教的貢獻。原始佛教時代無有宗派之分,原始佛教會當然無有門戶之見。特別要提的,我們不同於南傳部派的立場與意見,我們認為「彌陀行者」與「原始佛教行者」,都是朝向「實相念佛」的學人,也是原始佛法的學人,因為《佛說阿彌陀經》是清楚的說出 阿彌陀佛教導學人修習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支、八聖道分,這即是三十七道品的原始佛法。
意見不同是教界普遍的現實,但是這不等同是排斥其他傳承及宗派,「排斥」是一種心態,而不是抱持不同的意見。大家都可以宣揚自己認定的教法,也可以提出對他派教說的不同想法,但要有經律的根據,更不宜為了意見不同而不當的排斥與毀謗他人。
絕大多數人是凡夫起修,大家都很努力修行,有錯誤是平常、正常的事,錯誤不是罪過而是困難,不要輕易排斥他人的錯誤,多幫助學習有困難的人。
我們深信為了意見不同而排斥、毀謗「中道僧團」及「原始佛教會」,應當只是少數的教派學人,或是某些為了維護宗教既得利益的特定人物,絕不是大多數的佛教學人。
處在現代文明及多元的社會,佛教學人必需遠離封建心態,要有容納不同意見的涵養,承認彼此的不同。雖然佛教學人可以各自抉擇修學的方法,也可以宣揚自身認定的教說,但要容許、尊重別人的修學。不同宗派應該要有存異求同的心胸,在相異之中尋求和諧,互相團結的為佛教、為眾生做出努力。請佛教學人遠離無謂的是非、對立,共同利益世間、繁榮佛教!
社團法人中華原始佛教會 合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