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覺明四聖諦之三轉、十二行,斷貪、解脫、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度憍陳如等五位比丘,原始佛教僧團正式確立。(參考原始佛教會出版的『正法之光』創刊號 p.10~p.18:關於『佛陀與阿育王之年代考證』一文。)
佛陀入滅於拘尸那羅 Kusināra,大迦葉召集五百聖弟子,結集出相應經法 Sutta 與律戒 Vinaya。「第一次結集」會議,集成『因緣』、『食』、『聖諦』、『界』、『五陰』、『六處』、『道品(四念處等)』之七事相應教,以及比丘、比丘尼律。
佛滅後約百年,優波離系毘舍離僧團,擅行受取金錢等「十事非律」,僧團為此起論爭。摩偷羅阿難系僧團主導羯磨會議,優波離系阿槃提、達嚫那婆多僧團支持之,佛教僧團復歸於清淨、團結。 佛教舉行「第二次結集」會議,由阿難系僧團主導,七百僧團賢達參與,將「原始七事相應教」及百年內的「增新經說」,重新編集為:一、古老的「原始七事相應教」及增新之短篇經法等,古新共集的《雜阿含》(通巴利《相應部》);二、新增之中篇經文集編的《中阿含》(通巴利《中部》);三、增新長篇經文集編的《長阿含》(通巴利《長部》);四、增新經篇按法數分類集編的《增壹阿含》(通巴利《增支部》),如是形成佛滅後百年的四部聖典。
佛滅後116年,優波離系僧團貶謫阿羅漢,提倡菩薩信仰,阿難系僧團起而抗拒,僧團分裂。優波離系之分別說部、大眾部,改變了傳統經法、教乘、菩提道次第,宣揚自部「論義」,佛說的「一乘菩提道」,被變成「解脫道」與「菩薩道」分流而行。優波離系分別說部、大眾部,在阿育王的支持下,傳化於印度各地。
佛滅後約250年,堅守傳統經法之阿難系受優波離系影響,分裂為「依經之雪山部」與「重論之說一切有部」,維續經法傳承的雪山部衰危,終至隱沒於世。
受優波離系之菩薩信仰影響,大乘菩薩道傳出於世,貶「四聖諦」而另倡「緣起即空,諸法皆空」,形成「部派菩薩道」與「大乘菩薩道」分立的新局面,部派佛教日漸沒落。
分別說系錫蘭大寺派僧團舉行自部結集,以文字記錄集成五部聖典,形成分別說系錫蘭銅鍱部。爾後,再傳往東南亞諸國。
求那跋陀羅 Guṇabhadra 將阿難系傳誦之《雜阿含》譯成漢文,將「第一次結集」集成之經法,正式傳入於漢地。
優波離系化之說一切有部為白匈奴王密希拉古拉(Mihirakula,或譯作摩醯邏矩羅、彌羅崛、寐吱曷羅俱邏)破滅於印度,法脈傳承從此斷絕。
公元後971年,宋太祖趙匡胤(開寶四年)促成漢地大藏經的開版(蜀版),至公元後983年後(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)完成。漢地大藏經的編集與刻版印刷,使漢譯《雜阿含》在譯出五百餘年後得以刻版印刷。然而,《雜阿含》在歷經五百多年的輾轉傳抄後,不僅譯出時的五十卷經文,已失佚了二卷(『神足相應』、『正斷相應』缺佚),並且次第紊亂。此後《雜阿含》的流傳本,在內容與次第上,都有錯亂,如卷二三、卷二五等兩卷,並不是《雜阿含》的經文,而是求那跋陀羅 Guṇabhadra 翻譯之《阿育王譬喻》的部分異譯,卻被誤編在《雜阿含》內。
錫蘭王波洛卡摩婆訶一世(ParakramabāhuⅠ),聯合了錫蘭大寺派摩訶迦葉波(Udumbaragiri Mahākassapa)及其弟子舍利弗(Śariputta),並團結錫蘭所有比丘,將錫蘭佛教完全轉成大寺派系統。
漢傳菩薩道印順法師,致力將次第錯置、經篇缺佚的阿難系漢譯《雜阿含》,恢復原有的次第,編寫成《雜阿含經論會編》一書,強化了探究「原始佛法」的基礎。
優波離系南傳銅鍱部僧團,將正統僧團之僧律傳承,傳入了臺灣與大陸, 佛陀的聲聞僧團顯現於華人世界。
臺灣修學南傳佛教傳誦的隨佛尊者,遵循「依經證經」而「不依論」,建立中道僧團及「內覺禪林」。
華人南傳銅鍱部佛教的學眾,依照「修學依據」的差異,分為兩種不同的學系:
臺灣元亨寺將南傳巴利三藏譯出,漢譯南傳大藏經全部出版印行於世。
中道僧團從承續南傳佛教傳誦,但是遵循「依經證經」的修學準則,轉變為「傳承阿難系與優波離系之原始經法共說」,奉守「第一次結集」之經法、禪法、一乘菩提道,遵行南傳僧律,以部派分裂以前之聖弟子僧團為依止,發展為傳承原始佛教的中道僧團。
中道僧團在紐約創立了原始佛教內覺禪覺會(Original Buddhism Meditation Society of Enlightenment)。
出家於南傳緬甸僧團的 Bhikkhu Vūpasama 隨佛尊者,根據阿難系漢譯《雜阿含》與優波離系《相應部》之古老修多羅的共說,釐清部派佛教教說,編寫成《相應菩提道次第》,還原被曲解、隱沒約二千二百餘年之因緣法、禪法、菩提道次第的原貌。
中道僧團 Sambodhi Saṅgha,在臺灣、馬來西亞、美國等三地創辦了原始佛教會(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),出版「正法之光 Saddhammadīpa」會刊,分設中道禪林 Sambodhi World,在美國申請設立原始佛教會專屬的「非營利扶助孤童組織──Compassion for Children」。重歸「原始佛法(四聖諦)」、「人間佛教」相應一致,世間、出世間通達無礙,自利、利他同步並進的「一乘菩提道」,致力於建立如法、如律、和合一味之原始佛教教團,傳續正法於世界。
公元 2011 年,原始佛教會(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)先後在美國、中華臺灣、馬來西亞等三地,團結了原始佛教中道僧團 Sambodhi Saṅgha 及南傳佛教分傳於錫蘭、緬甸、泰國、柬埔寨、寮國、美國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的僧伽,共同公開的以「四聖諦佛教」的名義,舉行僧團聯合宣法,為世人宣說「四聖諦」的教法及深義,並且以中、英文共同發表「四聖諦佛教宣言 Joint Declaration of “Buddhism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”」,一共提出了十項宣言,經原始佛教中道僧團及南傳佛教僧團共同簽署後宣告於十方。「四聖諦佛教宣言」中、英文的內文全部,分別發表於美國紐約、馬來西亞的報紙,登載於原始佛教會(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)出版的「正法之光 Saddhammadīpa」雜誌第 14,16,18 期。此一四聖諦佛教僧團的可貴宣言,是由中道僧團導師隨佛尊者 Bhikkhu Vūpasama 擬寫,得到錫蘭僧團 Venerable Davuldena Gnanissara Maha Nayaka Thero 及 Venerable Kurunegoda Piyatissa Maha Nayaka Thero 兩位大長老的慈悲大力支持,還有美國、中華臺灣、馬來西亞等三地的南傳僧團及原始佛教會僧俗二眾的共同參與、支持。
公元 2013 年6月,隨佛尊者Bhikkhu Vūpasama接受江西寶峰寺(中國禪宗馬祖道一道場)的邀請,在江西寶峰寺公開的傳授「原始佛教中道禪法」,慕法、學法者眾多。隨佛尊者依據阿難系漢譯《相應阿含》與優波離系《相應部》之古老『七事修多羅』的共說,傳授 佛陀原說的「依六入處為分位的十二因緣法」,修正源自部派佛教「依識為分位」的妄解誤說「十二因緣法」。此外,又傳授依據「十二因緣觀」,次第開展「七菩提支」,統貫三十七道品,究竟成就「四聖諦三轉、十二行」的「中道禪法」。
同年,在大陸法友的幫助下,在大陸建立了原始佛教的網站,並且繼續邀請隨佛尊者在大陸各地傳授禪法,中國大陸、臺灣團結在佛陀的光明下,同步的學習原始佛教。從此以後,自部派佛教以來被曲解、隱沒約二千二百餘年之因緣法、禪法、菩提道次第的原貌,正式的在中國大陸宣揚傳授,原始佛教開始流傳於中國大陸。
2014年2月澳洲原始佛教會通過許可成立,原始佛教在澳洲的傳揚即將展開新的一頁。公元2014年6月,中道僧團與中華原始佛教會共同推動成立「中華四聖諦佛教會」。兩會共同合作推展佛陀教法、僧團的重興,並且致力於團結佛教的重要工作,一起為華人社會發展與佛教昌隆做出可貴的貢獻。
公元2015年,隨佛禪師著作的《因緣法之原說與奧義》出版、流通,公開的為世人開顯 釋迦佛陀的真實教法,此書為重興 釋迦佛陀親傳之正覺禪法,奠定了「依經入禪」的堅實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