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正覺後2456年/西元2024年

如何認識當下經驗——避免過度思考,多些體會

如何認識當下經驗——避免過度思考,多些體會

內在成長
隨佛禪師

人生在面對某些事情的時候,不要過度思考,而是在思考之外,多加些用內心感觸。有時候事情思考太多,反而無法體會,特別是男性比較會犯這個毛病,女性是容易思考不足、情緒過多。譬如:大多數男孩子從小便認為媽媽很嘮叨,這是很多男孩子都有的心理經驗與印象;但有多少孩子能體會母親對兒女不厭其煩的關懷?

其實大部分的男孩子,不容易感受這份關懷,反而是覺得很嘮叨。為什麼男孩子會是這般感覺呢?因為男性多是用思考來了解事情。

多數男孩子會覺得:妳已經說過一遍了,為什麼又再說呢?我已經聽懂了,為什麼又再講一遍?講第二遍時,我早聽懂了,為什麼還要再講第三遍呢?男孩子一直是用思考來了解他的經驗,所以往往男孩子跟媽媽相處的經驗,大多數的印象就是母親很嘮叨,很少能夠直接體會到母親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。

母子之間往往是差距很大的兩種心態,兒子的心態是覺得嘮叨,母親的心態是不厭煩的關懷。彼此的心態差距很大!因此,人生面對許多事情,避免過度思考,多一些直接的體會,往往會更接近生活的事實。我們不要過度使用自身熟練的認知工具,不論是思考或是情感,偏頗的認知與體會,容易使我們錯過或脫節實際的生活。尤其是很會讀書的人,要特別注意過度使用思考的問題!

「思考」是幫助我們認識人生、認識世界的工具。「思考」是一種工具,它只是個工具而已!藉由「思考」的助力,使我們更妥善的認識世界,但是「思考」不等同我們真的認識所經驗的世界!「思考」只是認知方法或工具而已!

「思考」的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的有效性,不必否認,更不要誤以為「不思考」的遠離分別認知有助於「真知灼見」,那是「形上學、本體論」的胡話。雖然我們不必這麼極端,但也不用走上另一個極端,只相信「我思故我在」。

世間沒有固定、絕對、唯一的答案,重要的是:我們認識自身的人生經歷嗎?我們有把握住不錯過嗎?重要的是——不錯過。

「不錯過」的內涵,不只是「想做的,趕快去做」。「不錯過」的重點是:生活的人事經歷,是否能夠真正的面對、了解、接納、回應,避免不必要的逃避、誤解、忽視。如此的「不錯過」,是真正有益於現實人生及生活的「不錯過」,也能有助於群我關係的正向發展,並真正的「傾力當前,活在此生」。

因此,生活不要講空話,更不要對人事擺出無所謂的態度,自以為「高超、不執著」,也能避免無謂性的過度較真。因為過度的較真,或是無所謂的態度,其實都會讓我們錯過可貴的人生經歷。切記!人生有有許多事情,不能只憑感覺而獲得妥當的了解;同樣的,過度性思考也會障礙對人生經歷的認識及體會。

容許自己細細的體會、運用,千萬不要隨便否定他人的體會,或是難以體會便否定。有些人具有這類模式──只要自己難以體會,或是不這麼認知,便予以否定。

現實的世界與人生經歷,當我們難以體會時,也許真正的原因,只是自己的經驗不足,或者是對人生的體會窄淺!

※ 本文由書記組整理自2021年11月1日,隨佛禪師於內覺禪林對僧眾開示的部分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