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正覺後2456年/西元2024年

人生的需要及困局 連載(四)

人生的需要及困局 連載(四)

內在成長
隨佛禪師

《人生的困局》之三

〈唯心與唯心的困局〉

佛教的一切唯心、唯識論,起自於《舍利弗阿毘曇論》,認為世間好不好,端看你的心。

事實上,你也知道這個世界不可能由你的精神創造出來,然而由於唯心的觀念,你莫名偏執相信一件事:只要我心地善良,我的人生就會好,就能夠一片光明。

只是慢慢的你將發現──善良的人會被欺負。心地善良超重要,但是你的人生要好,除了心地要好,做人做事的方法也要正確。

你對你的孩子是真心的,但你跟你的孩子卻處不好,為什麼呢?不是心的問題,而是方法的問題。你認為你對孩子是真心;孩子卻認為父母不了解我、不疼我。雙方落差很大,你講的是你的真心,孩子講的是和你相處的經驗很受傷。這就是說,你陷入唯心的困局了。

人與人相處有摩擦,有些人會說:「我是好意的、我是為你好」,這也是陷入唯心的困局──你相信只要是善意的,不管做什麼都可以。

還有人動不動就說對不起,對方若是多說幾句,就回說:「我已經說對不起了,你還要怎樣?」這也是唯心的困局。我們跟人說對不起,對別人的傷害沒有任何幫助,也無法補償人家什麼,唯一的作用只是安慰自己。最好是能夠不做傷害別人的事,也就不必跟人說對不起。

你心理上如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,太過迷信於心好就好,是陷入唯心的困局。唯心、唯物是兩個極端,不要相信。

※本文由書記組整理自2017年4月23日,隨佛禪師於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「佛教之大智大用系列講座,單元肆:因緣觀的深義」的部分開示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