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正覺後2456年/西元2024年

原始佛教中道禪法-2014雨安居第二期禪修營報導

原始佛教中道禪法-2014雨安居第二期禪修營報導

原始佛教中道禪法-2014雨安居第二期禪修營報導

禪修的目的不是為了沉澱身心,而是要觀察五陰身心如何運作,自我發現及度越癡、貪、瞋的束縛。學佛修行的目的,不只是學習禪修技巧,更重要是重新認識生命,對生命有積極正向的態度與作為。
修行人若要在菩提道路上走得好,需要具備四個基本的人品修為:一、難得糊塗;二、為道堪忍;三、懂得感恩;四、願意相信。

2014年9月12日至21日,中道僧團於夏安居期間,舉辦第二梯次的十日禪修營。在十日禪的前一天,來自十方的學員,懷著歡喜、期待的心情,陸續前來臺北內覺禪林報到。主法的隨佛禪師在禪修開始時,便向學員指出:禪修的目的不是為了沉澱身心,而是要觀察五陰身心如何運作,自我發現及度越癡、貪、瞋的束縛。

禪修前三天是止禪的練習,由道一尊尼負責指導安那般那念的方法和技巧。尊尼不但指導止禪,還同時教授了行禪和臥禪,以及靜坐前後的運動。

接著,隨佛長老指導觀禪的練習,教導學眾如何進行十二因緣觀。學員們安住在修行,靜默止語,用心練習禪觀。除了止觀的修行以外,每天學員們認真打掃環境,體驗知行合一的禪者生活。

學佛修行的目的,不只是學習禪修技巧,更重要是重新認識生命,對生命有積極正向的態度與作為。長老在禪修營結束前,慈悲的將自己多年修行的心要與學眾們分享,闡明修行人若要在菩提道路上走得好,需要具備四個基本的人品修為:一、「難得糊塗」,二、「為道堪忍」,三、「懂得感恩」四、「願意相信」。

中道僧團為了幫助大家學習 佛陀親傳的禪法,安排次第性的禪修課程。由隨佛長老將寶貴的經法及禪法,無私的傳授給學員,法工們也為禪修學員提供最好的照顧與護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