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正覺後2456年/西元2024年

四聖諦佛教

隨佛禪師

佛陀的佛教 原始的佛教 人間的佛教

甚麼是四聖諦佛教?四聖諦佛教是 佛陀的佛教,也正是原始佛教。

釋迦佛陀在鹿野苑初次宣說「四聖諦三轉、十二行」的菩提道次第,度五比丘正向正覺、解脫,確立了佛陀、四聖諦教法、聲聞僧團(三寶)的佛教傳承。自此廣開法教歷時四十五年,法雨遍澤恆河兩岸,而後入滅於拘尸那羅。佛滅當年,僧團舉行「第一次經律結集」集成 佛陀一代的聖教,共有『因緣』、『食』、『聖諦』、『界』、『五陰』、『六處』、『道品』等七事相應教及解脫律。此一 世尊住世傳法、入滅與結集的正法律時期,佛法、聖律、解脫僧團具足而無分歧的時代,史稱「原始佛教時代」。

原始佛教時代的佛法傳承,在佛滅後漸有增新,歷時百年後舉行「第二次經律結集」,將古說與增新傳誦予以重新的共集、整編,成為《相應阿含》、《中阿含》、《長阿含》、《增一阿含》等四部聖典。此一時期的佛教各方僧團,在佛法、聖律、解脫僧團上還能維持和諧、無分,各方僧團共集的四部聖典成為後世佛教各派的共傳,史稱「根本佛教時代」。

佛滅116 年後,佛教僧團為了「五事異法」的紛爭,西方優禪尼僧團舉行「經律論等三藏」的自派結集,僧團分裂為阿難系多聞僧團及優波離系分別說部僧團(自稱上座部)、大眾部僧團。自此以後,佛教僧團又歷經三百多年的輾轉分裂,分為二十餘部派之多。此一時期,各方僧團在四部聖典之外,各有自部的《論藏》與增新經說,分岐對立而無法團結,史稱「部派佛教時代」。

往後,印度佛教又多有新的發展,再傳出「大乘菩薩道」與「秘密菩薩道」,最後在公元十三世紀初,印度佛教滅於信仰回教的蒙古人。部派佛教之後的各時期傳承,輾轉傳於印度之外,各自發展成現今的南傳佛教、漢傳菩薩道與藏傳菩薩道。

自部派佛教以後,各方僧團隨從自派宗師的見解、思想,分別提出自派的論典,表面上學習經說,實際上是附從宗師之見地。因此,承自 佛陀親傳的經說及律戒,在後世成為經、律、論三藏,更有甚者是「弘論而不依經」,只知有論卻不依經義。佛教學派的稱謂,在部派佛教以後,世人多是採用創派宗師名號、見地思想的重要主張、學派發展地區作為學派的名稱。譬如:分別說部、飲光部、法藏部、大眾部、說一切有部,或是南傳、北傳等。另在現今佛教史學界的作法,則是採取佛教發展的時期作為劃分的依據,分為原始佛教、根本佛教、部派佛教、大乘菩薩道、秘密菩薩道。

然而,佛陀教法的正名,除了泛稱為「佛教」以外,不論是用發展時代的區分法稱為原始佛教、根本佛教、部派佛教--,或是依據宗師教義與地區的稱為分別說部、飲光部、法藏部及南傳、北傳,畢竟都只是代表時代性的佛教、宗師的佛教或地區性的佛教,如果作為佛教的正名來說,還是有所不宜。

傳承與宣揚原始佛教的中道僧團,認為佛陀住世時期的教法,統貫與修證次第在「四聖諦三轉、十二行」,此可稱為 釋迦佛陀一代之聖教。此外,「四聖諦三轉、十二行」既是 佛陀親傳的聖教宗本,也是最為古老與純正的原始佛教。在佛教分裂後各派傳承的教法中,只有「四聖諦」是各宗派共同承認而未有否定的教法。

因此,中道僧團與原始佛教會主張:佛教是大家庭,是佛教各派共合的佛教;四聖諦佛教是佛陀親傳的佛教,也是最為古老可信的原始佛教,更是「依經、依律」之各傳承學人共同承認的佛教;出自不同時期、不同地區、不同學團與不同需要的部派宗門,則是眾生的佛教。

中道僧團與原始佛教會僧俗全體,至誠的為  釋迦佛陀親傳的佛教,依據 釋迦佛陀親說教法的宗本──四聖諦三轉、十二行,尊崇正名為「四聖諦佛教」。此謂:依說法者立名則稱為「佛教(正覺者的教導)」,依教法內涵正名則稱為「四聖諦佛教」,依傳承的時期立名即是「原始佛教」。

佛法與僧團是為了利益世人,幫助社會與國家,有益於世界,如要達成此一大利,和諧、團結、合作是必要的作法,而唯有共同的主張、立場及目標,才能將大家和諧的團結起來。

中道僧團與原始佛教會僧俗全體,今籌設、創立「四聖諦佛教會」,願以「四聖諦佛教」為名、為宗本,至誠懇切的與「依經、依律」的南傳佛教學人,還有不反對「四聖諦」的北傳佛教各傳承學人,和諧、團結、合作的利澤世人,共同為社會、國家與佛教的興隆,盡心盡力。

自今而後,中道僧團、原始佛教會、四聖諦佛教會當盡心的興隆原始佛教,支持、團結仰信四聖諦的各方學人,誠心的與佛教各傳承團結、合作。歡迎各方學人能不違背 釋迦佛陀教導的「四聖諦」中,存異求同、彼此尊重的和諧、團結、合作,共同為世間的福祉而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