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宇宙是如此的遼闊,但為我們所熟悉的世界只有一個,
不論我們是否喜歡與接受這個世界,賴以生存的家園就在這裏。
這是一個美麗的大家庭,不僅有著極為豐富的生命和物種,
以及形形色色的兄弟姊妹,還有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文明信仰。
我們相互豐富了對方的生命,富足了這個寶貴的家園,同時也充實了短暫卻珍貴的人生。如果離開這個家園,我們還能去那裏?
我們都珍惜自己的生命,
為了生命與所愛,人們願意犧牲所有,
不論彼此的思想與信仰有多麼的不同,
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好,這是共同的信仰。
如果讓自己更好,是我們共同的信仰,
那如何才能讓自己更好?
外在的世事與個體的認知、情欲相互牽引,
促成了個體的當前作為,
眾多個體的行為彼此影響與關連,
即交織成為現在的趨勢,
過去歷史的影響與現在交錯,
則成為現前世界的形態與面貌。
個人的遭遇與其他生命的命運緊密相關,
個人的作為影響了今日與明日的世界 。
不論我們如何看待生命的發生與意義,
在事實上,任何生命必與其他生命息息相關。
如果我們不明白生命是「相互影響,共存共榮」,
對於自己的認識便難免於「獨有」與「自我」的觀點,
那麼在追求美好人生的同時,
出於自私的欲求與獨占的爭鬥作為,
終必會成為其它生命與自身的苦難。
如果我們不能明白:
「生命的存在與面貌,是許多因素彼此關連與相互影響的結果。
因此,變遷不定、無法主宰是一種必然的人生歷程 。」
那麼為了滿足擁有與掌握的欲求,
必會使我們陷於追逐與失落的循環,
而內心的苦難、人生的苦難與世間的苦難,
便會在迷惑、不當的欲求與無益的作為中,繼續下去。
雖然我們無法掌握與擁有這個世界,
無法完全的主宰自己的命運,
但我們可以經由個人的內心與行為,
來影響與改善世界與自己,
不僅是現在,也會是將來。
如何遠離苦難?
這應當從認識「 甚麼是自我?」開始。
二千五百年前,印度的 釋迦佛陀說生命是因緣生,
是許多的條件所導致的結果,
所以生命是變遷流逝的一連串過程,
既無法主宰,也無法真正的擁有。
如果明白「因緣生」的事實,
人們將不會因為追逐自身的需求,
而作出無助於共存共榮的作為,
不僅能避免無謂的苦難,
也能遠離為了長久的擁有,
而無法面對 「變遷流逝」所導致的失落與痛苦。
如此,人們將會經由智慧,而得到內心與世界的平安 。
在這無法確知有多麼遼闊的世界裏,
個人是如此的渺小與孤單,
但因為我們生存在同一個家園,
有了彼此的陪伴及扶持,
我們才能免於無助與寂寞。
關懷生命,珍惜人生,
智慧與平安的生命歷程,
勝於「擁有」及「永恆」的追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