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正覺後2456年/西元2024年

〈還原真實佛法的過程與宗要〉宣法報導:《顯揚真義》系列(三)

〈還原真實佛法的過程與宗要〉宣法報導:《顯揚真義》系列(三)

2021年3月20日,原始佛教《顯揚真義》系列講座的第三單元,由中道僧團隨佛長老宣講〈還原真實佛法的過程與宗要——歷200年之真實佛法的探源、還原及開展〉。本次講座由中華原始佛教會主辦,講座地點在新北市龍山寺文化廣場七樓大禮堂。

此次講座的內容,主要是為探討:近代佛教學術界歷經二百餘年、五代人的努力,探尋 釋迦佛陀真實佛法的研究、發現及進展。

隨佛長老上座之後,首先提到「探究 佛陀原說」具有迫切性、重要性的緣由。佛教流傳至今已近兩千五百年,發展演變為南傳部派、漢傳菩薩道、藏傳菩薩道等三大傳承。雖然佛教有三大傳承,但是內部的教說分歧,令有心探求佛法者,終其一生亦難掌握全貌。

佛教面對「教說分歧」的現象,多數的佛門弟子是寬大解說為「佛為不同根機眾生分別說有八萬四千法門」,把「教說分歧」視作是法門無量的表徵與榮耀。然而,對於真正探究佛法的學法者而言,學派及教說的分歧,不僅是學法、修行的負擔及障礙,對於佛教的推廣與發展也是一大阻礙。

十九世紀中葉,國際學術界開啟了探究 佛陀原說的路線,二十世紀末葉,華人佛教圈更興起「探知、還原 釋迦佛陀原說」的風潮。然而,探究、還原真實佛法的歷程並非一蹴可幾,其困難的程度也非一般人可以想像。最終,在2018年4月,歷經二百餘年、五代人的持續努力,隱沒兩千多年的真實佛法,終於重新顯現在人間。

隨佛長老將學界探究、還原 釋迦佛陀原說的考證,依據不同時期的研究基準與發現,分列出五個階段:

一、英國主導的初期研究階段(19世紀初 ~ 19世紀中葉):

這一時期是英國統治印度時代,研究偏向歷史文物的發現及考古探究。佛教考古文物的發現是極為豐富而珍貴,確證了印度文明的發展軌跡及確定歷史時代的座標。

該時期針對佛教歷史的重大確認,是確定了阿育王的統治年代,並以阿育王年代作為釐清印度史的時間定錨點,藉此確認了 釋迦佛陀的年代,再進一步的釐清阿育王統治前後的佛教演變史。

二、西方學界為主的前期研究階段(19世紀中葉 ~ 20世紀初):

從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葉,由西方學界主導了「初期佛教」的探究及界定。此時西方學者是依據阿育王時代(271~235 B.C.E.)以前,作為「初期佛教」的時代界定基準。

西方學界依據南傳佛教、大乘菩薩道作為比較、研究的基準,並得出結論:南傳佛教是「初期佛教」,大乘菩薩道是出自後世學人的創制及編纂,不是正統佛教,而漢傳菩薩道、藏傳菩薩道只是融攝地區文化、信仰的地方性宗教。英國學界為此成立了「巴利聖典學會」,目的是建立探知佛教思想的燈塔。

三、日本學界為主的中期研究階段(19世紀中葉 ~ 20世紀中葉):

西方學界對於「初期佛教」的研究結論,對於信仰大乘菩薩道的日本而言是衝擊巨大。日本學界接續西方學界的研究,不同的是日本學者更能善用、了解中國翻譯自印度佛教的經典史獻資料,能夠作出更深入的比較研究。

自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中葉,日本學界確認了大乘菩薩道是出自後世的創制及編纂,漢傳、藏傳菩薩道確實是地方性宗教。

此外,日本學界進一步的修正了「初期佛教」的定義及界說,將西方的「初期佛教」進一步分為:

  1. 佛陀住世時代為「根本佛教」。
  2. 佛滅後116年以前,佛教尚未分裂,只傳承四部阿含與律藏、不傳論藏是「初期佛教(或稱原始佛教)」。
  3. 證明「論(對法,阿毘達磨)」是出自部派佛教。
  4. 源自分別說部的南傳佛教為「部派佛教」。

四、中華學界為主的後期研究階段(20世紀中葉 ~ 20世紀末葉):

二十世紀中葉起,臺灣佛教界的知識菁英受到西方、日本學界研究的影響,開始採用科學考證、學術研究的方法,針對印度佛教、大乘菩薩道進行探究,其中以印順導師的研究成果最為重要,影響也最大。

印順導師的研究結論有:

  1. 接受西方及日本學界確認「大乘經典非源自佛說」的研究結論。
  2. 南傳佛教是出自部派佛教之分別說部的支派——銅鍱部。
  3. 確證「初期佛教」之四部聖典的發展過程。
  4. 證明「論(對法,阿毘達磨)」確實是出自部派佛教。
  5. 最重要的研究成果,是確證 釋迦佛陀的原說的所在,是《相應阿含》當中的〈七事修多羅〉。
  6. 〈七事修多羅〉的原貌,必需經由漢譯《相應阿含》、巴利《相應部》其中「七事修多羅」比對、釐清,探尋出「釋迦佛陀的原說」。

自1983年導師的《雜阿含經論會編》完成後,提供華人研究 佛陀原說一個明確的方向、方法及研究基礎。

五、中華學界(臺灣)為主的末期研究階段(1983 ~ 2018):

漢譯四部阿含、南傳五部聖典的經文,其中有諸多不是佛說的後世傳誦,除了包含不同時期傳出的經文,更摻有各部派的主張及思想,更不乏有互相融攝的「共說」,也有互相對立矛盾的不同「部義」。

因此,探究「釋迦佛陀原說」的正確方法,絕不是比對漢譯四部阿含、南傳五部聖典的經說,再從中擷取經說的共識,更不能兼及部派佛教的「阿毘曇論」。否則,研究的結論必是融攝各部派見解,駁雜不勘、古新混淆。去除異道教說、部派論義的揉雜,正是「探究、還原 釋迦佛陀原說」最為艱難的地方。

隨佛長老的研究成果,除了承續西方、日本及中華學界的研究以外,更在印順導師的研究基礎上,更進一步的探究、還原〈七事修多羅〉的原說教法。

隨佛長老的研究成果,主要有五點:

  1. 釐清了阿育王主導了佛教分裂、變造佛法的過程與真相。
  2. 確定阿育王御用的分別說部編集出《舍利弗阿毘曇論》,該論是造成佛教分裂、變造佛教經法的總源頭,後世佛教的論書皆源自此論。
  3. 確定 釋迦佛陀住世至「第一次經律結集」時代,是正法時期的原始佛教。
  4. 探明、次第分明的還原了原始佛教經說傳誦的〈七事修多羅〉。
  5. 修正了兩千多年以來,由《舍利弗阿毘曇論》變造的錯誤佛法。

隨佛長老歷經16年的努力,終於在2018年4月,《相應阿含》當中之〈七事修多羅〉得以正確、完整、次第分明的還原呈現。 釋迦佛陀原說終於還原,正法的光明也再度照耀人間。

雖然, 佛陀真法已經還原,但是佛教界對此是依舊難有共識,也很難接受。

隨佛長老道出宗教界的現實:若要佛教的教說內容、定義、界定達成共識,除了佛教學人的知法水平能夠一致以外,更需要平衡、滿足各方宗門的宗教利益與權威。當各宗派的利益無法平衡及滿足時,任何確定無誤的 佛陀教法,也無法成為佛教各派的共識。

釋迦佛陀原說教法的還原,是佛弟子最難得可貴的法緣!佛教對於佛法的共識,是團結、興盛佛教的基礎,今日隨佛長老為在場學眾,闡述此段至為艱辛的還原過程,聞者多深有所感,願佛弟子能接續此一難得因緣,再創佛教興隆,利益人間。

宣法當日,有一溫馨的插曲。某位法友的先生已經離世多年,其夫生前留下一個小瓷撲滿,該位法友睹物思人,足堪安慰。最近,該法友決定捐出該撲滿,做為教會籌建 佛陀舍利塔建設基金。

財務組法工不願破壞撲滿,用盡各種方法將其中的錢幣取出。有趣的是,撲滿裏是新、舊錢幣皆有,舊錢幣已成古物了。長老得知此事後,決定在宣法講座時,邀請這名法友上臺,再向大眾說明此一因緣,並裁定將錢弊保留在撲滿內,日後再把該撲滿置放入佛塔地基,做為永久紀念。長老的決定讓這位法友感動不已,也讓現場大眾感受到真誠與溫暖。

另外,在下午宣法之前,舉辦了一場皈依儀式,有數位學人在學習原始佛法後,決定皈依原始佛教。長老特別說明:皈依的對象是佛、法、僧、戒,不是皈依某位師父,主持皈依的僧人只是見證者。長老勸勉這些法友,當要把握機緣,認真學法。在大眾的隨喜祝福下,這幾位法友成為佛門弟子,獲得生命的新機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