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正覺後2456年/西元2024年

正覺人生的規劃與落實(一)

隨佛禪師

我們剛開始學習佛法時,目的是想探尋寶貴、正確的教法。當探尋、了解之後,第二個問題就來了:這問題是如何實修呢?當談到「實修的方法」,我們就有很多實修上的作法必需要學習。然而,當我們把實修的方法學會了以後,緊接著,第三個問題又來了,這問題是要落實「實修」。但是如何落實「實修」呢?這不可能像度假,三、五天的假期就保證能夠見法。當然,見法的體現,除了要看學法的因緣以外,也多少和個人的根器有點關係。那麼根器是甚麼呢?我們先不談前輩子的修為成果,單從這一生來看,一個人的學習效果,除了學習的環境與學習的內容以外,必定是和從小至今形成的慣性思維面向、情感反應模式、心理人格有著很大的關係。

譬如:大家都想知道事情的真相,但真正的問題,是即使我們了解了真相,內心的情感能夠接受嗎?當情感無法面對及接受事實,既有的慣性思維,又如何與情感反應做出協調,並回應於心理人格的認同感呢?這就是根器的問題。

當內心的情感不能面對真相時,「真相」對我們來說,又能有多少用處呢?因為我們難以接受,當情感難以接受真相時,必然不會真正想要做出合乎事實的改變。人不想接受真相,必然不會做出改變,所謂:改變既有的想法,改變舊有的慣性思維方式,改變情感的模式,改變既定的生活的態度,還有改變做法。既有的想法、情感與做法,困難於改變的人,也無法在心理人格上,發生佛法的深化作用與度越能力。試問:這能夠見法、度苦嗎?

許多人想求法,更想知道事實真相,卻不懂得檢討自己,是否已經做好面對真相的準備?這個問題不是求法、學法的人才有,諸多宣法、傳法的人,也大有此一問題。

我們從小到大的思維慣性,會影響對佛法的了解,這是一個實際的現實問題。因為如此,我們的人格模式會直接影響對法、對事實的接受程度,也會影響身心行為的改變程度,整體修行的落實面即在此表現出來。佛門說的「根器」,正是表現在這裏!「根器」不是說「與生俱來」的條件,也不是說一個人的「聰慧」與「心性」。

在佛法的修學上,到了需要落實學習的內容時,實踐面的問題會突顯出來,即是:如何「落實」?我們是要「實修」,或是「想修」?

如果我們只是在寺院的禪堂,跟隨著禪師學習禪觀的技巧,只能居家修而沒辦法出家修行,自問我們在家要如何落實修?多數的人會將學得的禪觀技巧,應用在平常的生活層面。如在工作、睡覺、吃飯時,運用禪觀的修學法。這是將平常的生活範圍變成大禪堂,絕大多數的居家學人運用的就是這種模式。

但是,師父請問你們,這種做法的成功機率有多高?落實的程度高嗎?事實上是大家都明白,這種方法的落實度與成功率並不高。如果落實度與成功率不高,那要怎麼辦呢?……..(待續)

※本文摘錄於12月22日週日共修隨佛長老大堂開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