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正覺後2456年/西元2024年

正覺人生的規劃與落實(五)

(接續上期)認知面向、感情模式與人格的特質,限約了生活慣性的表現,進而形成生活的形態,生活的形態再型塑、固化感情模式與人格的特質。如此循環的成為人生困境的死結。

陷在這種困境底下,如何才能真正的度越感情模式與人格特質的限約?

有些人說:「精進禪觀,當見法以後,就會改變。」諸位法友!這又在講理想與神話了,明白嗎?在以前,這種話我們都會相信,我以前也是這麼夢想。然而,如果這種說法是真的,那麼未見法的人如何解決人生與內在的困境呢?豈不無解了!個人早已不相信這種說法了!

若要從既有的感情模式、生活慣性與人格特質當中,做出不同既往的改變,或稱為解脫,只靠「見法、開悟」,或者認知面向的改變,畢竟是不夠。

如何做才能真正的改變?

又有人提出一種「合理自我,反對現實」的方法。

「合理自我,反對現實」是用種種言之成理的說詞,陳述各種不需要改變的道理,證明自己的現況已經是正確無誤。譬如:一個人面對高牆時,不想辛苦自己、改變自己的跨越過去,遂用背對高牆的方式,宣說這已是「跨越」了高牆。這種「合理化自我」的行為慣性,正是出自「自我感覺良好」的感情模式,反應出自己的人格特質。

諸位朋友!如果直指人心、直話直說,修行的方法,說穿了,其實很簡單。但是,多數的人不會堅定的督促自己實踐,即使簡單也是修不起來。

若直話直說:許多人在認知上是已經理解、釐清了,禪觀的方法也懂了。禪觀方法懂了,現在諸位需要實修。可是實修不是禪坐要多久,根本不是這樣。

重點的所在,很easy(簡單 ),只要改變生活形態。

諸位法友!生活重新規劃、改變生活形態,在修行的效果上,遠遠大過你的想像,對於修行實質的效果,絕對大過諸位的想像空間。但是,難就難在這裏!難在什麼呢?因為生活的形態再型塑、固化感情模式與人格的特質,生活形態與人格特質呼應。如果要改變生活形態,那會像讓烏龜脫殼一樣,非常的煎熬,你會很討厭改變生活形態。明白嗎?年紀愈大愈麻煩。為什麼年紀愈大愈麻煩?因為愈習慣既有的生活慣性與形態,愈習慣已有的感情模式與人格的特質。

或許有人還是聽不懂,問:為什麼不需要禪觀呢?

舉例來說:現在要過年了,諸位需要大掃除。請問:大掃除最需要清掃的地方,是桌面?是櫃子的前面?或是櫃子後面平常少掃不到的角落?是櫃子後面最需要清掃。對吧!當要清掃櫃子後面角落時,櫃子要不要移開?如果沒有移開,掃得到嗎?不移開櫃子,污穢的角落掃不到,對吧!

我要告訴諸位就是這件事。……(待續)

※本文摘錄於12月22日週日共修隨佛長老大堂開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