試想:如果我們什麼事都不做,甚麼責任也不擔當,肯定不會犯錯,也就不會有人說我們做不好。此時,也表示我們失業了,沒有什麼事需要我們,也沒了奉獻、表現的平台,基本上我們是沒甚麼存在的價值了。所以,「不做不錯」是不是我們想要的狀況?
「少做少錯」的說法,是很正常,但表示當事者可能是個能力低的人。由於能力差、責任少,奉獻、表現的機會少,做事績效受到憑價的機會,當然不多了。承擔少、表現低,也就比較不可能被提出指正。但是,我們是要成為能力低,奉獻、表現的機會少的人嗎?如過是的話,肯定是個好逸惡勞,不認真提昇能力的人。
在實際的社會,多數人的智能差距是不大。勤奮作事的人,學習的機會自然較多。反之,推卸責任及怠惰的人,生活試煉與學習的機會,相對較少。若是兩者的智能與環境相當,基於勤奮與懶散的差異,由於承擔與逃避的不同,兩者的能力與表現會逐漸的擴大。
多承擔責任、多作事的人,面臨不熟悉的情形也會愈多。多做必然會多錯,這不是能力強弱的問題,純粹是概率的問題。
世上沒有人是什麼都會,做事多了,一定會碰到不太有經驗的事,而且還必須面對未曾遇到的狀況。此時,沒經驗,做得不順、不好,肯定是當然。但是只要我們有心學習,必定更有機會提昇能力。
「多做多錯」其實是好事,可以實地體驗,有機會成長,而且還可能遇到有經驗的人賜教,參考多方面處理事情的方式。如此,「多做多錯」的現實,你願意嗎?
人如果只想被褒獎,就只能訓練自己經常做同樣一件事,熟能生巧,出錯率也就變低了。等你出師了,初見者見我們的技巧純熟,必定是讚嘆不已!但是,看久了也就不足為奇了。最後,到頭來只會做那幾件事。我們的人生是要這樣過嗎?
「多做多錯」是好話,何必想成不好呢?表示你是一個能人,像樹一樣不斷的在成長,時刻面對不同的天空,不同的高度,不同的風霜雨露。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新鮮事,好過那只能練同樣技巧從不出錯的人,他必定是羨慕你的。
能力強,又不停的承擔責任、受到批評的人,若要與「不做不錯」的人相比,可能情緒容易不平衡。反之,認真做,卻遇到比自己做得更多、經驗也比自己豐富的人,使自己的成就感降低,又可能感覺不舒服。不過,這時若是遇到「不做不錯」的人,成就感低落的感覺也就頓然平衡了許多。
人生在世不要只想被讚美,不管多好的事,只要出一張嘴,都能說得很糟糕。因緣有不同的面向,「好」就只在那因緣當中才有,再好的事都能看出不好之處,並被說成不怎麼樣。認識的人越多,罵你的人就會更多,做人不要怕被他人批評。若擔心別人評價自己的點點滴滴,基本上是出不了房門了。我們要有面對現實的心理準備,再好的因緣也會受到批評,這是很正常,對我們也不重要。
每個人是活在自己的人生因緣當中,別人是不能體會,想要被瞭解更不容易。除非彼此極為親近,不僅理智上能明見,心靈還能感受得到,否則不一定能理解。不明白這件事,人生就很難走下去。
一個人最基本的肯定,是「自我關心」,想要種子變成大樹,需要有正確的作法。如能放下身段傾力而為,就不必擔心「多做多錯」,更不要想「少做少錯,不做不錯」。
因為機會只留給努力精勤的人,效果是妥善做人、做事的收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