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正覺後2456年/西元2024年

識住名色之緣,名識食,長養未來世生死

節錄自 隨佛法師之《相應菩提道次第》
第四章 「老病死」之緣由與滅盡 第三節 生死輪迴之集與滅
第四品 識住於名色之緣,則有未來世六根生
第一目 識住名色之緣,名識食,長養未來世生死

1-4-3-4.1.1 於五蘊妄見我,妄想有我則識住於名色之緣,故有未來世生、老病死苦

SĀ361《相應阿含》361經

KijXpnqrT.png

古老經說~大正藏《相應阿含》361經 白話摘要

中道僧團

SĀ361《相應阿含》361 經

我曾經聽過 佛陀這麼說:有一段時間, 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。

那時、 世尊告訴比丘們:「假如有妄想五陰是「我」的妄見,則有煩惱、渴愛識陰;渴愛識陰故有名色(六根、六境之緣)的持住1,有名色的持住、則有六處的壞滅與再生2,有六處的壞滅與再生、則有生死,有生死,則有未來世的生老病死、憂悲惱苦,這些純然的大苦聚就會生起。

假如沒有妄想五陰是「我」的妄見,也沒有煩惱、渴愛識陰;不渴愛識陰故沒有名色(六根、六境之緣)的持住;沒有名色的持住、則沒有六處的壞滅與再生,沒有六處的壞滅與再生、則沒有生死,沒有生死,因而未來世的生老病死、憂悲惱苦就會息滅,這些純然的大苦聚就會息滅」。

佛陀說完本經後,比丘們聽聞 佛陀的教導,歡喜的遵奉教誨去修行。

[註1] 本經與大正藏《相應阿含》第360 經有相同的經句「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」。本經對應《相應部》『因緣相應』SN12.40 經,元亨寺版本的中譯文句是:「其識之住增長時,有繫著」,繫著(nati)為渴愛。《相應阿含》第360 經對應《相應部》『因緣相應』SN12.39 經,元亨寺版本的中譯文句是:「其識之住增長時,則有名色之顯現」。
[ 註2] 往來( 巴利語: cutūpapāta) 的英譯詞是disappearance & reappearance 或transmigration,意義是滅沒與再現,或輪迴。

KijXpnqrT.png

古老經說~大正藏《相應阿含》361經 白話摘要

Bhikkhu Paññācakkhu

聽說有一種捕捉猴子的方式:泰國當地土人,在又重又大的椰子裏挖一個又長又窄的小洞,然後將香蕉放在小洞中,再將椰子放在猴子經常出沒的地方。猴子發現椰子的小洞裏有香蕉,就伸手去取,因為洞口小,拿著香蕉的手無法自小洞伸出來,猴子只好將又重又大的椰子和香蕉一同拿走。就在猴子拖著椰子時,土人就用羅網抓住猴子。從此猴子的頸就被土人上了鎖鏈,成為土人採摘椰子的工具。

或許以人的智商來看,會覺得猴子愚笨,只要將手放開就好了;但對猴子來說,這是很難想像及做到的事。

《相應阿含》361 經中提到:「……攀緣識住;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,入名色故則有往來,有往來故則有生死,有生死故則有未來世生老病死、憂悲惱苦,如是純大苦聚集。」人們在眼識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、舌嘗味、身觸觸、意識法時沒能察覺到自己「攀緣識住」,不明白其中之情況,緊緊的抓取著,這與那些拖著椰子不放的猴子似乎是異曲同工。所以 佛陀教導人們明白身心狀況,不再攀緣識住,以離憂悲惱苦。